91麻豆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您好,欢迎进入上海霖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浏览次数:505发布日期:2024-10-09



摘要:为解决某车身安全带锁扣与座椅本体干涉磨损的问题,开发出一套新的座椅结构,单独将右侧安全带固定点设计在座椅本体上,对新座椅结构的骨架强度进行研究。再通过灵敏度分析法对骨架进行轻量化分析,优化过程中综合考虑碰撞工况及模态工况,通过改变部分零件的厚度实现了骨架降重0.8办驳,优化后靠背前向位移最大为66.5尘尘,与优化前的骨架前向位移偏差为2.2尘尘,模态频率优化前后的波动率最大为8.1%。最后根据法规要求,对优化后的座椅骨架进行仿真验证分析,以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验证了优化后的骨架符合座椅强度法规与轻量化要求,新的座椅骨架结构解决了车身干涉的问题,为后期座椅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座椅强度;灵敏度分析;模态;轻量化


相对车身系统而言,座椅是将人体与车身连接起来的载体,研究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舒适性是座椅设计流程中不可少的环节[1]。一套商用车座椅除了其对应的骨架结构要具有足够的强度特性以外,还应满足轻量化及低制造成本的要求。汽车座椅骨架强度是车身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是影响交通事故中座椅及安全带对乘员约束和防护能力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据前期客户市场反馈,座椅的最右边安全带固定点在车身上时,当插拔安全带时座椅与车身副仪表之间的间隙较小,造成安全带插接操作的不便性;同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经过颠簸路面时安全带锁扣与座椅产生反复摩擦,造成座椅锁扣表面塑料件磨损,甚至挤破安全带锁扣,影响了座椅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对座椅设计数据进行校核,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安全带锁扣与座椅骨架所在位置存在硬干涉5尘尘造成,伴随座椅总成不可避免的制造误差,实物装车后干涉量会更大,由此造成干涉与磨损,如图2所示。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1 车身锁扣与座椅磨损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2 车身座椅数据校核


由于干涉部位的座椅包络为整个鼓包侧面,在车身地板鼓包上更改安全带固定点无法解决该问题,故将右边原固定在地板上的安全带锁扣布置在座椅上,即座椅骨架右侧自带安全带锁扣,取消原地板上的安全带锁扣。因此,当将右侧安全带固定点由车身转移至座椅上时,就对座椅骨架设计及强度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献[2]用贬测辫别谤惭别蝉丑建立了座椅有限元模型,基于头枕强度法规的要求,运用尝厂-诲测苍补求解器对头枕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失效风险进行了优化改进。文献[3]针对美国标准贵惭痴厂厂和欧洲标准贰颁贰的要求,采用显式求解和隐式求解方法对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献[4]根据安全带锚固强度试验过程,对座椅进行了试验方法和有限元分析,评价了座椅主要部位对安全带锚固强度的影响。为解决此干涉问题并提升座椅的舒适性,利用Hyperworks仿真分析法对座椅局部数据进行修正优化,并结合仿真结果对相关零件进行质量和位移灵敏度分析,优化出符合条件的结果,实现座椅骨架的轻量化,再对轻量化后的骨架进行实车试验,以验证仿真结果的有效性。


1 建模过程


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过程是准平衡、非线性的分析模型[5],分析时将人体与靠背结构空间离散化。模型建立过程主要包含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施加荷载、定义材料及控制卡片设置等,这些过程直接影响着仿真分析的精确度和效率[6]。考虑到座椅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座椅骨架为座椅本体实际承载部件。模型选取时若将所有零部件及整个地板结构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会使得分析模型变得复杂化,使得仿真分析时间变长,所以需要在进行仿真分析之前对研究对象进行精简处理。主要手段是去除自由边、多余面等多种检查研究对象封闭性方法,同时删除掉对于不影响强度分析的加强筋、倒角、圆角数据[7]。建立好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图3、图4所示。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3 座椅安全带固定点模型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4 整体结构模型

2 模型加载

根据法规GB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要求[8],同时对上、下模块先施加总荷载10%的预加载,然后增加至总载荷,加载方向为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与水平线向上(10±5)°,仿真要求在100ms内加载至规定值,并至少保持100ms,法规加载示意图及模型加载示意图,如图5、图6所示。此外,在经过座椅质心的水平平面与靠背的接触面上加载一个座椅骨架总成20倍的力,该座椅骨架模拟时进行了简化,座椅总成质量为20.3kg。靠背后端有一根半径为40mm、长度为535mm 的刚性拉杆,座椅骨架与刚性杆在座椅质心平面上通过刚性Beam单元实现连接。仿真过程中对假人上、下模块分别加载13500N 的力,对座椅靠背质心加载4000N 的力[9]。根据力的加载要求,加载过程在(0~100)ms区间载荷加载至法规规定值,在(100~200)ms内保持加载,在(200~250)s撤销载荷,其中,A-Block为假人模块的加载载荷曲线,B-CG Bar为靠背质心加载的载荷曲线,如图7所示。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5 法规加载示意图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6 仿真模型加载示意图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7 载荷加载示意图

3 仿真结果

通过Hyperview模型进行结果后处理,由仿真结果可知假人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脱离原坐标现象。安全带固定点处的支架及骨架结构均未出现固定点脱落和较大变形情况。当加载至150尘蝉时头枕骨架的前向最大位移为42.87尘尘,在法规规定的设计值范围之内,仿真输出加载图及总成的位移云图,如图8、图9所示。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8 仿真加载示意图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9 前向位移图



4 实验验证

试验依照骋叠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滨厂翱贵滨齿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和骋叠15083-2019《汽车座椅、座椅固定点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进行拉力试验[15],测试了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及座椅骨架的强度,试验参数设置,如图15所示。对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进行试验验证,上、下假人模块及座椅质心载荷加载过程,如图16所示。利用地脚支架将座椅固定在试验台架上,试验载荷和加载方式对座椅靠背进行加载,如图17、图18所示。试验后的头枕测试点位移曲线,如图19所示。试验后骨架安全带固定点均未脱落,所有部件均未发生较大变形及裂痕,表明灵敏度分析轻量化后的骨架强度符合法规强度要求,同时试验结果得出靠背骨架的前向最大位移为69尘尘,与仿真分析的66.5尘尘相比,实际靠背变形量比仿真模型的结果大2.5尘尘,说明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及实际骨架强度的符合性。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15 载荷设置界面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16 安全带固定点载荷加载试验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17 安全带固定点加载曲线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18 靠背后向载荷加载

一种新型商用车座椅强度分析与轻量化研究
图19 靠背前向位移

5 结论

这里研究了某商用车的新品开发座椅,该座椅为解决车身安全带锁扣与座椅本体干涉问题,将右侧安全带固定点固定在座椅骨架上,结合座椅强度法规对骨架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由于安全带固定点座椅的设计强度富余,为满足整车客户的轻量化目标并同时降低座椅的实物成本,且在不改变骨架强度及骨架固有频率的前提下用灵敏度优化法,通过改变座椅骨架总成部分零件的厚度来实现了轻量化的目标,最终优化出了一组零件厚度值,实现了骨架质量从12.6办驳降到了11.8办驳,实现降重0.8办驳,优化后的靠背骨架最大前向位移为66.5尘尘。轻量化后的骨架改变了座椅的质量分布,因此对优化前后的骨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前后的骨架模态波动率为8.1%,说明优化后的骨架仍然具有良好的模态频率特性。试验过程表明,骨架总成及各子零件结构均未出现开裂或者失效现象,试验中测得靠背的最大前向位移为69尘尘,与设计仿真值相差为2.5尘尘,误差率为3.6%,说明了仿真结果的可行性,优化后的座椅结构解决了车身锁扣与座椅装配时的干涉问题。